黄色网站

中文版  |  加入收藏

从实战到科研:李璐博士分享口译认知研究与教学启示

作者:文:钱仪婷 图:许博涵 时间:2025-10-15 点击数:

为深化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涵,拓展学生对口译认知机制的理解,2025年10月15日下午,黄色网站 “走近职业翻译”系列讲座特邀英国女王大学口译学博士李璐,以“What Stopped You,Interpreter?”为题做精彩分享。李璐博士拥有七年以上国际会议口笔译经验,曾深度参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、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等重大国际活动,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与科研背景。

讲座中,李璐博士结合自身从译员到研究者的跨学科路径,生动阐释了口译流利性背后的认知机制。她指出,口译过程中的非流利现象——如错误起始、有声停顿、拖长音等,实则是认知负荷变化的“可视信号”。通过引入欧盟语料库研究与个人实验数据,她系统解析了口译表现与认知处理之间的内在联系,为在座师生打开了从大脑、神经与心理多维度理解口译过程的研究视野。

作为翻译实践教学的重要拓展,李璐博士重点介绍了其在博士阶段采用的“可佩戴式眼动仪+混合研究方法”。借助德国Pupil Core设备,她实时捕捉译员在交替传译中注视笔记、术语库与听众的视觉轨迹,构建“生理—心理—行为”三维数据分析体系。该方法突破传统实验场景局限,更贴近真实口译环境,为翻译硕士的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提供了前沿范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李璐博士在研究中发现,许多译员在阅读自记笔记时注视时间过长,甚至出现“无法辨识笔记内容”的现象。该结论直指口译教学中笔记系统构建与处理能力的薄弱环节,为学院优化口译课程设计、强化实战训练提供了实证依据。

在互动环节,李璐博士就“AI与翻译未来”等问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。她强调,面对ChatGPT等智能工具,译员应保持“理性”,善用技术辅助研究与实践,同时坚守专业判断与认知能力,实现人机协同发展。

符荣波教授在总结中指出,本场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前沿的深度分享,更是翻译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一次“精准赋能”。他强调,“技术持续迭代,教育更需前瞻。掌握先进工具、拓展认知边界,是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的关键所在。”

未来,学院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,推动翻译教育从课堂走向实战、从技能训练走向认知开拓,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综合素养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注入持续动能。


电话: 0574-87600321         邮编: 315211 
版权所有:黄色网站-热门黄色网站导航